《电镀与涂饰》
电镀是传统的高污染行业,由于其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酸、碱、氧化剂、剧毒品、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因此是极易产生环境风险事故的行业[1],且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大气等环境,甚至导致人员伤亡[2]。我国推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能识别企业的环境风险,提出预防对策。该理念源自于国外。在20 世纪初,Herinrich 运用事故骨牌理论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随后美国建立起应急行动预案(Emergency Action Plan,简称EAP)及应急响应预案(Emergency Response Plan,简称ERP),用于预防涉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及其他高风险企业的风险事故[3-5]。
我国系统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于2004 年开始,国内学者主要围绕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工业园区如何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或者应急预案编制进行研究[6-8],也有学者从宏观方面探讨应急预案的构建模式[9-10],但针对电镀行业的研究较少。目前,我国电镀行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编制的预案普遍存在内容笼统,风险辨识不全,缺乏针对企业实际的对策,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11]。因此,本文根据行业特点及环保要求,以风险防控为导向,较为全面地总结电镀行业的环境风险因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为电镀行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路线及方法
1. 1 研究路线
目前部分电镀企业的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整体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尚未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编制。本文根据电镀行业相关文献研究,结合现场调研,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的模式确定环境风险因子[12],然后 通过电镀园区的实际运用,分析行业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管理对策,形成“因子建立──实例验证──评估改进”循环结构的技术路线,具体见图1。
图1 研究路线图Figure 1 Research roadmap
1.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以某电镀园区的在办企业作为调查样本,先实地调研分析各个企业环境风险因子的薄弱环节,建议企业高层实施整改。第一轮调研结束后隔6 个月进行第二轮回访调研,评估第一轮的环境风险问题是否整改完毕,是否有新增的环境风险问题,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改善后的效果,最后提出优化环境风险应急管理的对策。
2 风险防控因子库的建立
通过查阅电镀行业相关文献[13-15],现场调研及专家咨询等多种手段,针对电镀企业实际运营中设备、过程控制、生产管理、污染治理措施等较易出现环境风险的环节,分“生产车间”、“仓库”、“污染治理措施”及“人员”四大模块建立环境风险因子库,共计26 项环境风险因子,见图2。
3 电镀企业应用与分析
东莞市某电镀园区分为A、B 区,在办企业分别为17 家和8 家,主要从事五金配件、手机配件、卫浴产品等的电镀。为防范电镀企业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园区里的企业均应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笔者运用“电镀企业环境风险因子库”对各家电镀企业进行评估,统计风险因子的出现情况,初步确定电镀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3. 1 改善前的情况
以风险因子作为横坐标,出现概率作为纵坐标,剔除未出现的因子,统计结果见图3。
改善前风险较大的是“生产车间”及“人员”模块。“生产车间”模块中因子X4(投料、搬运洒落)、X5(镀线等支架钢材腐蚀)、X6(地面防腐层脱落)及X8(生产区临时堆放物料洒落)明显高于其他因子,应纳入重点改善因子。“人员”模块中因子X22(污泥搬运泄露)、X24(含剧毒物的化学桶、罐随意摆放)、X25(危险化学品空桶随意摆放)和X26(挂具随意摆放)明显高于其他因子,应纳入重点改善因子。“仓库”模块中的X12(化学品搬运过程导致的泄漏)出现概率偏高,也应纳入。因此,一共有9 个重点改善因子。
3. 2 改善后的情况
第一轮调研结束后,根据不同风险防控因子改善的重要度,建议企业实施相应整改,6 个月后进行 第二轮回访调研。从图3 可直观看出,重点改善因子均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一般要改善的因子大多在改善后不再出现。由于直观判断往往有局限性,因此通过统计学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数据。
图2 电镀企业环境风险防控因子库Figure 2 Database of 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actors for electroplating enterprises
上一篇:自营物流在大型电镀企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瑞安市罗凤电镀园区拆建项目正式启动